据悉,Medium 日前宣布将推出 Mastodon(长毛象)实例 me.dm。
不同于“生杀大权”高度集中的 Twitter,Mastodon (长毛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它没有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推荐机制和内容审核功能,禁止广告,拒绝商业化。该平台的基本规则反映了欧洲对人类尊严的重视,禁止仇恨言论、性别歧视、种族主义、恐跨性别言论和恐同言论。
2015 年,德国软件开发者尤金·罗奇科(Eugen Rochko)出于对美国社交网络平台的失望而开发了 Twitter 的竞品“长毛象(Mastodon)”。
Medium 首席执行官 Tony Stubblebine 表示,此举希望帮助作者以及其出版物和读者在 fediverse 中找到新的交互空间。
Medium 的使命是通过分享好的观点和信息帮助人们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这项使命并不受限于具体媒介。长久以来,Medium 一直专注于严肃文章的创作,Medium 这个名称也是在表达希望成为网络中高质量文章的发源地。
相比之下,Mastodon 上的发布内容一般不超过 500 个字符。但 Medium 也认为,应当顺应新的趋势,因此计划将内容扩展至 Mastodon 实例 me.dm 上的短篇 medium(为了与原本强调中篇的 Medium 做区分,这里的「m」是小写)。
除了篇幅更短外,Mastodon 还围绕“联邦”这个概念做出了创新。
联邦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实现形式。这意味着人们并不集中在同一个社区,而是各自归属于不同社区,但同样能够相互交流。这些社区,也就是所谓的 Mastodon 实例。在加入 Mastodon 时,用户需要选择一个社区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而相互对话的各实例集合就被称为“Fediverse”。
“我们的目标,是让 me.dm 实例成为更多人的网上家园”,Tony Stubblebine 表示。
Medium 称,接下来,将邀请所有 Medium 作者和读者加入进来,这也将成为 Medium 会员系统内的附加服务。此外,Medium 还正在开发“使用 Medium 注册”选项,帮助用户更轻松地开启 Mastodon 之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主题。点击此处可申请加入。
面对成百上千的 Mastodon 实例选项,Medium 打算为 me.dm 设计一些独特优势:可靠的基础设施与适度管理,保持简短域名以降低共享难度,采用更友好的新用户参与流程,高质量的本地内容推送。
与其他新平台一样,Mastodon 也有自己的学习曲线。毕竟 Mastdon 是个拥有 900 万注册用户的庞大生态,其中已经存在大量侧重于消除“有毒”社交元素的现行规范。
正因为如此,Medium 决定不直接向所有 Medium 读者全面开放。Medium 会整理出清晰的韦恩图,确保选取其中 Medium 与 Mastodon 最精华的交集部分。Tony Stubblebine 称,“我们双方对于健康的社区规范有着类似的观点,相信能够良好完成融合。我们认为这种基于社区规范的多方联合,正是社交媒体中最令人兴奋的创新根源”。
Mastodon:燃起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新希望
逃离 Twitter 运动
去中心化肯定不止于 Web 3,Mastodon 和 Fediverse 的迅速流行就是个值得研究的有趣案例。Mastodon 遵循的是早期联合社交网络的设计思路,代表一种去中心化理念。
“逃离 Twitter”运动仍在持续。在技术和主流出版物中,出现了大量用户从 Twitter 流失到 Mastodon 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自马斯克收购 Twitter 以来,Mastodon 的活跃用户数量从 30 万飙升至 260 万。有数据显示,有约百万 Twitter 用户转移到了 Mastodon 上。
Twitter 并不是个整体,它是一套巨大的分布式系统,由大量微服务组成。下面来看 Twitter 基础设施博文中的表述:
我们实时处理约 4000 亿个事件,每天生成 PB 级别数据。我们从多种多样的事件源处消费数据,其各自产生于不同的平台和存储系统,例如 Hadoop、Vertica、Manhattan 分布式数据库、Kafka、Twitter Eventbus、GCS、BigQuery 和 PubSub。
但在组织层面,Twitter 又是高度中心化的。 如果 Twitter 决定更改其 API,该公司完成可以单方面将意愿转化成现实,进而损害一切需要使用该 API 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同样的,Twitter 也可以、并确实单方面改变了内容审核、用户封禁等管理政策,这也是大量用户选择出逃的原因。
与之对应,Mastodon 和 Fediverse 中的各类应用程序在组织上同样保持分布。Mastodon 服务器的每个实例都由个人或团队运行,他们可以就服务运行技术和实例内的策略应用做出判断。当然,这种“分权于民”的做法带来了极高的上手难度,比如需要用户动手运营生产级别的严肃实例。
Mastodon:去中心化的范例
有些网友评论说,Mastodon也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跨实例用户分布遵循类似 Zipf 的模式。有人做出分析,发现 97%的 Mastodon 用户都集中在前 5%的实例当中。
但实际上这恰恰意味着去中心化取得了良好进展。没错,某些大实例的用户已接近百万。根据 instances.social 数据显示,aus.social 目前拥有约 20000 名用户,在实例人气榜是排名第 50。@SystemsAppr 所在的 discuss.systems 则拥有 1200 多名用户,位次在 400 名左右。
面对数以千计的活跃实例,再加上每天新增的更多实例,这显然不是什么过度中心化的体现。如果 Mastodon 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那后面的发展趋势无疑令人期待。
去中心化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这些实例是如何运行在底层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 如前文所述,互联网的中心化趋势体现在其高度依赖于少数服务,例如 Cloudflare、Fastly 和 Akamai。如果其中一项服务发生中断,互联网就会受到沉重打击。而 Mastodon 在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似乎更令人安心。
按托管的 Mastodon 实例数量排序,vanlueckn [at] gametoots.de 整理出了排名前 15 位的 ASN。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其他”。
所以至少肉眼观察,可以说 Mastodon 并不会对少数 ISP 构成严重依赖。而且 Cloudflare 所管理的 Mastodon 实例似乎也没超过 10%(只是初步结论,并未经过严格论证)。再有,整个数据集共包含约 30000 个实例,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去中心化了。
Mastodon 有助于保持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另一个证据,就是用户可以轻松在不同实例间往来迁移。 很多新用户在选择 Mastodon 实例时犹豫不决,传统社交网络明显没这方面问题。虽然可以观察各实例的运行稳定性和内容管理政策,但想选到最适合自己的实例确实没那么简单。
可归功于 ActivityPub 的设计理念和 Mastodon 的具体实现,用户可以轻松从一个实例迁移至另一实例,而且直接带走所有关注者(这是传统社交网络无法实现的)。
这种用户自由迁移的能力,让新实例能持续拥有吸引用户的空间,大家根本不用担心被困在自己不喜欢的实例上。
ActivityPub 协议:去中心化互联网重要底层协议
Mastodon 的底层技术是 ActivityPub,万维网联盟(W3C)指定的协议。 换言之,Mastodon 是 ActivityPub 的一个具体实现。
ActivityPub 是发布-订阅系统长期研究下的成果。不少研究文章都讨论过这项协议所支撑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具有哪些独特优势。简言之,如果社交网络的运营不再由单一企业大权独揽,那试验和创新的空间也将豁然开朗。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量关于 Mastodon 的部署实验陆续涌现、参与者们共享数据,而且出现了一系列超规 Mastodon 服务器(例如 GoToSocial、Takahe)等不同的 AcitivityPub 实现。
这里强调一下 ActivityPub 协议所扮演的核心角色。Mastodon 的大部分功能都依托于 ActivityPub,包括:1)建立社交网络(使用 ActivityPub);2)作为 ActivityPub 的最常见服务器实现;3)让用户通过移动应用(客户端)与 Mastodon 实例会话。
但正如 HTTP 协议催生出大量 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实现,ActivityPub 的具体服务器和客户端实现也是多种多样。
由于 ActivityPub 的某些实现跟 Mastodon 完全不是一个类别(例如 Pixelfed 建立的是图像共享社交网络,BookWyrm 则是社交图书评级与评论服务),所以情况难以一概而论。但感谢 W3C,ActivityPub 这一稳定标准协议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在各个层面上开展创新的坚实基础,客户端、服务器乃至应用程序都没问题。
这里还有弹性空间:如果目前的 Mastodon 服务器实现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可持续,开发人员也完全可以创建出新的、甚至是更好的 ActivityPub 实现。事实上,大家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才有了缤纷多彩的互联网世界。
当然,稳定协议的存在也是把双刃剑:在同一组织之内,对协议做出实质性更改、甚至用其他标准(例如 gRPC)进行替换都很容易;但当开发团队的独立产出成果多到一定程度,想在不同组件间找到稳定可行的 API 就没那么简单了。
不过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依托于明确规定的协议鼓励应用及其具体实现,就能创造出长达数十年的创新与增长期。这里我们可以乐观地判断,ActivityPub 将成为未来去中心化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底层协议之一。